学术讲座
【湖畔思享汇】学校举办湖畔思享汇之“中国电影如何再次度过倒春寒——从2019年电影聚焦点透视创造的生命力”主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0-06-05 来源: 浏览次数:

6月3日上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5—6届艺术学科评议组组员、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周星教授应邀做客新闻与传媒学院腾讯会议室,作了题为《中国电影如何再次度过倒春寒——从2019年电影聚焦点透视创造的生命力》的精彩报告。讲座开始之前,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张丽军教授介绍了讲座的缘由,对周星教授做客山东师范大学大讲坛,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讲座伊始,马池珠教授介绍了周星教授的讲座背景及其重要价值意义。讲座中,周星教授从2020年中国电影连续跨两个季度出现“倒春寒”的现象谈起,结合当前世界电影低谷的总体态势,从三个方面,两个维度上,总结了2019年中国电影发展经验,并对2020年中国电影的发展给予判断和建议。

周星教授在对当前世界景观和变局准确判断的基础上,详细阐释了“倒春寒”的真正含义。在他看来,对“倒春寒”的认知,不能仅局限电影业,它的另一个含义是改变了世界的景观,印证着所谓的百年之未有之变局。新冠肺炎突如其来导致了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讲座中,周星教授着重分析了2019年中国电影改变时局、扭转乾坤的三个聚焦点。周教授认为《流浪地球》是关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的一种呼应,以合人心的姿态,造就了真实的中国电影能够获取大众关心的根本所在。他还指出《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反常俗人本心性的个性英雄的创造,是中国电影逐渐进步的趋向聚焦式的体现。随后,他还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例,阐释了国家命运和个体人心共振的价值观塑造,影片以个体的感受、个体的融合和个体的投入来加以折射。

学者简介:

周星,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重点教学试验示范中心“传媒与艺术实验中心”主任,北师大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5-6届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影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教美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影协微电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美育联盟理事长,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