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
首页 > 基层风采 > 正文
【陪伴成长】心理学院辅导员集体备课聚焦科研素养提升
发布时间:2021-03-10 来源:心理学院 浏览次数:

3月6日上午,心理学院2021年第二期辅导员集体备课活动成功举办。本期集体备课的主题是:高校辅导员科研素养提升。活动邀请山东省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办公室主任张晓波担任主讲嘉宾,心理学院全体专兼职辅导员,经济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部分辅导员参加活动。

活动伊始,心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海江代表学院对张晓波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介绍了学院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情况,并就本次辅导员集体备课活动的主题进行了说明。他认为,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是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辅导员只有切实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才能获得更具指导性、全局性和深远度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才能实现从原有的“保姆型”到“导师型”人设定位转换。

张晓波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对高校辅导员科研素养提升的认识。一是高校辅导员在科研素养提升方面存在的几个误区。他重点列举了“没意义,不愿做”“不是这个专业的,不会做”“工作那么忙,没有时间做”三个认知误区,并分析了这些误区产生的原因和对实际工作产生的迟滞作用。二是高校辅导员如何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他认为要强化问题意识,下足文献功夫,学会关注新问题、切准真问题、聚焦大问题、重话老问题,勤于了解形势、把握政策、研读理论文献;要注重结合学科背景、学院优势、工作实践发挥团队优势,凝聚研究力量;要严守学术规范,坚持不懈努力,久久为功。三是介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类课题的有关情况。他分别纵向、横向和国家级、省级、厅级、校级两个维度介绍了相关课题选题、申报、文本写作、研究实施等方面的情况,并谈了对辅导员开展课题研究的看法。

据悉,心理学院本次辅导员集体备课活动聚焦辅导员科研素养提升,致力于彰显“潜心笃志、‘诚’就非凡”的工作理念,其目的是启发心理学院全体辅导员锤炼相对深刻的理论认知能力和学术素养,深入分析形势发展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自觉把自身工作与党和国家的大局紧密结合起来,找准关键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创造性的抓好工作落实,为推动学院、学校“双高”“双一流”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做出自己的贡献。

心理学院辅导员集体备课活动创设于2019年8月,旨在整合院内外优势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优秀专门人才的传帮带作用,主动回应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热点、重点及难点问题,致力于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理论水平、实务能力和核心素养。心理学院辅导员集体备课活动坚持“三个三”的工作思路,即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三个导向”,坚持备课目标统一、备课重点统一、备课思路统一“三个统一”,注重提升政治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三个能力”,力争取得扎扎实实的育人成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