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一:弘扬、传承“雷锋精神”
为弘扬、传承“雷锋精神”,将新时代青年的“雷锋日记”生动书写,进一步落实团省委和学校团委的有关部署要求,地理与环境学院团委于3月5日启动“学雷锋月”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暨“学习雷锋纪念日”服务文明校园建设活动,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响应相关要求,近一个月时间内相继开展雷锋日记学习交流活动、“雷锋精神”公益宣讲活动。通过对笔记的收获与探讨,交流心得感悟,引导同学们加强对“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思考与理解。“学雷锋月”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使同学们深化了对于“雷锋精神”的理解,通过劳动实践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进一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学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开拓了育人思路。



实事二:发挥自身专业所长,提升青年生态素养
为进一步增进在校生生态文明素养,通过社团文化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学院环境保护协会相继组织开展了“保护绿色湿地,构筑生态文明”线上科普活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研讨会、“塞罕坝精神”学习交流活动以及“大明湖畔无痕观鸟”活动等一系列生态理论、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激发了同学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倡导其关注环保公益事业,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学院环保协会也逐步形成了“思政理论-实践服务-社团活动”一体化的社团育人文化,为“大思政”格局的打造开拓了思路。




主题三:助力文明校园,建设绿色学校
为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全国文明校园”复核工作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营造舒适整洁的校园生活环境,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明亮教室、文雅宿舍、绿色校园等一系列服务于校园环境建设的活动。志愿者们对教室、宿舍内存在的卫生、环境不整洁情况进行了统一清理,对宿舍安全隐患进行集中排查。同时,积极响应学校青志协的号召,开展了5期绿色校园环保活动。此系列活动的展开,推动学院青年志愿者响应“校园5+”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发展。不仅营造了舒心洁净的校园生活环境,还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主题四:打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畅通高质量就业渠道
为拓宽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推进学院师范类学生技能教育,提高就业质量,学院陆续举办了“价值引领,扎实发展”主题讲座“地理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动员会”、“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2021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备考指导交流会”、“公职类考试备考指导讲座”等针对性强、帮扶效果好的指导会议。会议内容主要聚焦毕业生考研、考公及考编的相关讯息、考试技巧、面试流程等具体问题。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邀请培训机构讲师、优秀校友、在校教师等专家团体,对毕业生进行解疑答惑,系统剖析各专业的就业方向和保障措施。通过此类活动的举办,学院也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支持体系,为学院毕业生提供全覆盖保障和坚强后备力量。



主题五:奖掖后进,服务新生
地环学院本年度迎新工作,充分融合了铸魂育人元素,将“开学第一课”设立在了迎新现场,通过“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党史教育”、“院史教育”,为新生的大学生活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培养奋发有为山师人、地环人走好了“先手棋”。
9月3日山东省外新生陆续入校接受核酸检测,新生辅导员在检测现场指挥引导,通过志愿者引路、教师暖心关怀,让新生体会到了浓浓的山师地环温情,同时将“安全教育”、“疫情防控教育”浸润新生内心。9月5日,在报道现场,学院创新地将“新生第一课”设定在了迎新现场,学院党委书记钟秀芳,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成新与学院部分教师在迎新过程中为新生们上好“感恩教育”之课,以细致贴心的问候,教育大家要感恩父母、感恩家人,对于受到郑州暴雨灾害的学生及家长,通过座谈交流,引导其感恩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祖国;钟秀芳与学院思政辅导员们一起把“学习百年党史 看发展成就 建美丽中国”展板讲深讲实,利用好建党百年这个重要历史节点,在迎新间隙,为2021级部分新生宣讲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将党的光辉历程根植于新生内心;王成新与专业课教师代表利用LED宣传屏,将学院七十余年的发展成就全方位的展示给新生和家长,为新生建立专业认同感拓展了渠道。




实事六:广泛开展青年大学习,党课团课指引青春航向
为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院党委、团委积极组织讲好党课、团课,为青年学子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打好坚实基础。学院党委围绕“建党百年”、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建党精神”、“沂蒙精神”等主题进行党课知识教授,有效将党的光辉形象具化、细化深入青年内心,增进了同学们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学院团委积极推动“地心力”团校建设,团校先后进行了“青春向党,奋斗报国”、“传承红色基因,致敬最可爱的人”等系列团课,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对青年的教育功能,增强团员青年政治素养和责任意识。



实事七:依托“青鸟计划”,助航青年梦想
“青鸟计划”是团省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实施的一项服务青年就业、实践的平台,以实习实践、高质量就业、“双创”空间和校地合作为四大支撑,吸引青年学子和人才来鲁干事创业,推动“引凤还巢”。
学院积极落实好“青鸟计划”平台的使用和信息共享,有效为青年实践实习、就业创业提供暖心帮扶。1月22日,地理与环境学院团委召开寒假社会实践暨“青鸟计划”工作部署会议,通过深入解读,部署好社会实践活动“最先一公里”,会后,学院辅导员积极动员所带年级同学,切实引导学院学子参与形式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暑假期间,7月-8月共计13名同学们通过“青鸟计划”平台,返回家乡深入基层,参与到进政府、企业的政务实习、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实践活动中,促进广大青年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在实践锻炼中提升了自身综合实践能力。



实事八:引领学思践悟的所有的社会实践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进一步强化党建带团建实践育人体系,深化共青团“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教育,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在暑假期间组建“党史宣讲进基层”实践队、“拓梦者”支教团等15支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济南、东营、临沂等10余个地市,围绕宣讲党史、助力乡村振兴开展实践活动,共计服务1000余人次。
学院在组织学生实践过程中,突出专业特色,坚持把党史知识、学科专业和工作实际相结合,将党史宣讲和助力乡村振兴作为特色项目进行推进,努力做到以做促学、以讲促学、学做结合。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专门组织人文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对参与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队员进行专题培训,为实践队更好走到基层办实事、走进乡村助振兴提供专业化指导,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为实践活动全程保驾护航。
宣讲过程注重方式方法创新,丰富活动载体,由学生党支部和大学生社会实践队联合组队,通过“理论+宣讲”“理论+观影”“理论+参观”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合力推进实践育人。
实践队员先后在济南市孝里镇、东营市郝家镇、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临沂市山大华特卧龙学校等多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党史宣讲进基层”实践队积极与长清区团委对接,通过《上甘岭》《建党伟业》《英雄儿女》等红色电影播放,为留守儿童带来了专属的党史教育。“拓梦者”支教团发挥学院师范专业优势,在多年开展暑期农村儿童托管志愿服务的基础上,积极联合沂水县青年讲师团和红领巾巡讲团,面向农村儿童联合开展暑期宣讲活动。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的研究生运用定位、建模、“互联网+”等技术,制作红色教育基地“云地图”,深受小学生们的喜爱。



实事九:打造文化高地,实现品格浸润
学院注重打造文化矩阵,引领青年用优秀文化涵养青春理想。先后举办了“传唱时代经典,青春歌颂党恩”十佳歌手大赛、“师大之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党史地名大会”总决赛、“建党百年忆峥嵘,逐梦青春仍少年”2021届毕业晚会、“青春向党赓续精神血脉·强国有我启航青春梦想”2021级迎新晚会等文娱活动和“强信仰,健体魄,跟党走”2021年春季田径运动会、“学党史,勇拼搏”师生乒乓球友谊赛等体育活动,活动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有效延申了学院党性学习教育的广度与深度,推进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文化育人”的建设。




实事十:经天纬地服务科创育人,继往开来推动创新创业
学院历来重视专业教学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先后开展了“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宣讲会,激发了同学们对这些竞赛的兴趣,提高了同学们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实现了比赛实战经验的薪火相传,接续了学院的优良传统。正是用心、用情、用爱地凝心聚力聚焦科创育人,才使得学院先后培育出丰硕的科创竞赛成果,使学院的育人体系更加完备。



审核人:李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