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团总支、学生会、研究生会: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创意思维、提升创造能力、造就创业人才,促进我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积极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全省、全国竞赛,经学校同意,团委、教务处、科技处、社科处、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学生处、实验室管理处、学生会、研究生会将联合举办第九届“挑战杯”山东师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宗旨
培养创新意识、启迪创意思维、提升创造能力、造就创业人才
二、竞赛时间
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
三、主办单位
团委 教务处 科技处 社科处 研究生院 研究生工作部 学生处 实验室管理处 学生会 研究生会
四、参赛要求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一种创业竞赛活动,大赛借助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由在校大学生自由组成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创业团队,围绕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理念,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包括企业概述、业务与业务展望、风险因素、投资回报与退出策略、组织管理、财务预测等方面内容的创业计划书,最终通过书面评审和现场答辩的方式评出获奖团队。
1.参赛资格。我校2014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参赛。
2.组队要求。以创业团队的形式参加比赛,以学院为单位统一申报,原则上每个团队人数不超过10人。鼓励跨学历层次、跨专业、跨年级组队,鼓励参赛同学组成学科优势互补、专业配备科学、人员结构合理的创业团队,注意包括管理、财务、法律、计算机等企业管理运行所需专业同学。对于跨学院组队参赛团队,须经所在学院团总支事先协商明确竞赛团队的申报单位并提供书面说明。
3.项目选择。参赛者的参赛项目必须是一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发明或服务(包括概念产品或服务)。其来源可以有三种途径:(1)参赛团队成员自己的或参与的科技发明创造、专利技术;(2)高校、科研机构研发的技术产品或服务;(3)国家专利机构发布的专利技术产品。以后两者为参赛项目的参赛团队必须向组委会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等材料。参赛作品以创业计划书形式报送,计划书的标题统一为“XXXX(指产品或服务)公司/项目创业计划”,例如神笔马良文化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产品/服务的名称可以比较详细。
4.作品分类。根据全国竞赛的规程,参加竞赛作品分为已创业(甲类)与未创业(乙类)两类;分为农林、畜牧、食品及相关产业,生物医药,化工技术、环境科学,电子信息,材料,机械能源,服务咨询等七组。实行分类、分组申报。
拥有或授权拥有产品或服务,并已在工商、民政等政府部门注册登记为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形式,且法人代表或经营者为符合参赛资格的在校学生、运营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统计截止日期为2013年10月30日)的项目,可申报已创业类(甲类)。
拥有或授权拥有产品或服务,具有核心团队,具备实施创业的基本条件,但尚未在工商、民政等政府部门注册登记或注册登记时间在三个月以下的项目,可申报未创业类(乙类)。
对于已注册运营项目的,在报名时需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含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材料)。
5.其他要求
(1)利用他人科技成果或服务作为核心项目的参赛团队,须向组委会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发明创造或者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未提交授权许可的,不予评审。
(2)参赛团队应当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企业分析,上报的创业计划书内容要完整、具体、深入,具有实施可能性。一般包括产业背景、公司情况、市场调查和分析、公司战略的总体进度安排、团队及企业经济状况、财务预测假定等几个方面内容,并可辅助图形、表格、调查问卷等,用以描述公司的创业机会,以及把握这一机会的过程,说明所需要的资源,提示风险和预期回报等。
创业计划书财务部分应至少包括四项内容:财务政策部分具体包含筹资计划、资金结构与规模、会计政策;财务预测部分(应为5-7年,不能少于5年)具体包含销售预测、成本与费用预测、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预计现金流量表;财务分析部分具体包含财务报表分析、可行性分析;风险资本退出机制部分。
提倡和鼓励广大同学积极与校内外有关专家学者联系,了解和把握有关科研项目情况和相关成果。鼓励以我校科研成果作为创业计划的内容或依托,选择我校自主研发的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科技成果,按照创业计划竞赛的要求,形成具有鲜明特点和学校特色的创业计划。
(3)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或具有同等资质机构的鉴定证明;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4)为了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依照全省、全国比赛要求,纸质及电子申报创业计划书(含正文和附件)均须隐去作者及学院信息。例如某校医学院的参赛团队,在纸质及电子版的申报商业计划书(含正文和附件)中均不可出现团队成员姓名、医学院、指导老师(若技术是某老师所有,也不可以出现他的名字)等信息,特别是包含的文字及图片(某些奖状、专利、软件著作权等证书扫描件上会有学院信息)中也不可出现相关信息,但是可以出现地域名称如济南、出版物名称。
五、竞赛日程
1.竞赛启动(2013年7月)
公布竞赛方案,下发竞赛通知,利用校内媒体广泛宣传,建立“挑战杯”第九届山东师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专题网站。
2.学院初赛(2013年7月至2013年11月)
竞赛初赛由各学院团总支承办。请各学院根据各自学科特点和近两年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广泛挖掘自身优势和特色,并在同学中广为宣传,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组织指导本单位学生认真选题、联系指导教师、组成团队,进行初赛报名。做好本单位初赛作品的申报、公开展示、院级评审等工作,确定本单位参加复赛的作品(原则上不超过10件)。指导本单位学生对参加学校复赛的作品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
3.双选会和培训(2013年9月至10月)
竞赛组委会将邀请“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专家开展系列专题培训,组织有核心技术和服务理念的参赛队伍以及具有管理、财务、法律、计算机等企业管理运行专业知识但没有核心技术产品或服务的同学,开展“项目-人才”双选会,帮助学生完成所有参赛队伍的组队及创业计划书撰写相关工作。
4.学校复赛(2013年11月)
11月1日前,各参赛团队提交纸质和电子版创业计划书,请将学院推荐参评的复赛作品申报书(附件1,一式一份)、复赛作品文稿(一式两份)及学院初赛作品统计表(附件2,按照作品质量排序)书面版报团委两校区办公室,有关材料电子版压缩成一个文件发送至:sdnutiaozhanbei@126.com。其中,申报书和作品要求分开装订,封面采用230克A4纸,正文采用70克A4纸,避免过度包装和装订。竞赛组委会将聘请校内校外专家对申报作品进行创业计划书的文本筛选以及公开陈述、答辩评审,评选出若干获奖团队。配备专家对决赛获奖项目组成员给予专业辅导。校内获奖团队根据专家指导意见修改各自创业计划书,并完成组队参加山东省复赛工作。
5.获奖作品培训(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
根据全校竞赛评审结果,学校对入围全省和全国竞赛的团队进行赛前集训,加强业务指导和支持,组织入围团队开展深入的市场调查,完善创业计划书,优化组合团队人员构成,模拟现场答辩。
6.参加全省(2014年5月)、全国决赛(2014年10月)
组织参赛团队参加全省、全国决赛。
六、表彰奖励
1.个人(团队)奖
组委会将对学院推荐上报作品进行全校复赛评审,确定部分优秀作品参加全校复赛决赛答辩,各类别学生作品获奖数与对应类别作品入围终审决赛数量成比例。同时组委会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最佳管理团队、最具风采团队、最具创意团队等单项奖。
校评审委员会将在学校复赛阶段,针对已创业(甲类)与未创业(乙类)两类作品实行相同的评审规则;计算总分时,将视已创业作品的实际运营情况,在其实得总分基础上给予1%-5%的加分。
竞赛设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荣获校级比赛一等奖以上(包括一等奖)作品的主要指导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2.集体奖
竞赛以各学院、研究中心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团体总分计算方法为:团体总分=初赛作品得分+复赛作品得分+校级竞赛得分+省级竞赛得分+全国竞赛得分。
各级竞赛名次和分值对应表见表格1。
奖励等级
|
校级竞赛分值(分/件)
|
省级竞赛分值(分/件)
|
全国竞赛分值(分/件)
|
初赛作品分值(分/件)
|
复赛作品分值(分/件)
|
特等奖
|
100
|
100
|
200
|
5
|
10
|
一等奖
|
70
|
70
|
140
|
二等奖
|
40
|
40
|
80
|
三等奖
|
20
|
20
|
40
|
表格1:各级竞赛名次和分值对应表
备注:初赛作品指的是参加学院初赛的全部作品;复赛作品指的是学院上报并经过团委审核的作品。
团委将授予团体总分得分第一名的学院“挑战杯”称号,授予团体总分得分第二名至第五名的学院“优胜杯”称号,根据学院发动组织情况(初赛组织、作品申报、成果展览会等)综合评定各单位竞赛工作并颁发优秀组织奖。
竞赛结束后,对获奖作品保留一个月的质疑投诉期。若收到投诉,竞赛组委会将进行调查,如确认该作品资格不符者,取消该作品获得的奖励,取消学院所获的优秀组织奖,通报全校;并视情节给予所在学院取消参赛资格或其它处罚。
其它有关事宜请参照《“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章程》。(见附件3)
七、竞赛组织
组建大赛组织委员会,组委会下设秘书处(常设),负责大赛的组织协调及作品评审工作。
1.组委会
主 任:向来生
副主任:戚万学 于 涛 唐 波 张文新
委 员:安利国 毕华林 万光侠 满宝元 刘 彧
张敬涛 杨志强 李梦遥 刘科栋 侯晓冉
2.秘书处
秘 书 长:李梦遥(兼)
副秘书长:刘永慧 史志远 赵 巍
3.工作小组
各学院要成立由分管教学、科研的副院长或党委副书记牵头,由团总支、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业务骨干教师等有关人员组成的竞赛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创业计划竞赛的领导、组织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大赛的组织联络工作。请各学院将工作小组名单(见附件4)于9月5日前报大赛组织委员会秘书处。
竞赛组委会秘书处负责竞赛方案及有关事宜的解释、竞赛协调组织工作。
竞赛组委会秘书处设在校团委,电话:89611816。
附件:
1. 第九届“挑战杯”山东师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申报书
2. 第九届“挑战杯”山东师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学院初赛作品统计表
3.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章程》
4. 第九届“挑战杯”山东师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学院工作小组名单(样表)
第九届“挑战杯”山东师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组委会
2013年7月1日